微信即时交流
徽州文献知见录(二)
原创:王振忠
原载:阅读徽州
发表日期:2021-08-27
徽州王振忠摄
徽州文书(黟县钟山金氏文书)王振忠摄
11、徽商在异地他乡购买婢女
抄件1份:
立转卖使女身文契,积善堂朱系钱邑义仝二图人氏,上年间在苏郡买得使女一名带杭,名阿金,现年十岁,正月十六日丑时建生,家中乏用,情愿将金姑央媒中说合,转卖到府为使女,三面言定,当得受身价洋银十八员正,其女即日过门,凭家主更名使唤,日后长大,收纳择配,不得阻掯。此女实系亲买,并非过继养媳,亦无庚帖在外,根蒂清白,倘有人言事端,惟朱姓一力承值,不涉转买主之事。如遇不测,各安天命。自绝卖之后,随主人带往,永不来往探望,永不加找回赎。此系两愿,永无幡悔,恐后无凭,立此转绝卖身文契平安存照。
道光十七年五月 日立转卖使女身文契积善堂朱 (花押)
保戳 根保 王宝 (花押)
媒中 沈亨 (花押)
代笔 章永 (花押)
契中的“道光十七年五月 日”处盖有一印,“钱塘县/道光十七年五月廿六日第十八号/正堂陆囗囗/颁给官媒朱锦稽查清白戳记”。其中,根保、媒中之花押为十字,显见其为市井中人;而积善堂和代笔后的花押则稍显复杂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二者的门户与文化水准。左边另书有“立此身契大吉”六字。
该件发现于歙县徽商的一批文书中,虽然购买使女的主人并未出现在契约上,但可以推测购买者应当是来自歙县的徽商。
明清以来,徽商在异地购买婢女的记载时有所见,如1920年的一份账目记载:
红梅
庚申四月初二日买魏余德堂婢女一名,姓李,乳名红梅,生于清宣统二年四月初四日亥时,乃湖南衡阳县人氏李启宗之女也,现年十一岁,支用细数列左:
支元钱四十文,点心,婢女吃;
支光洋三元正,经纪媒人茶酒费,邓、李、贺、尹四人用;
支光洋七十一元,一五五扣钱,共一百廿千,买李红女一名,身价并笔金;
支元钱三百文,乌洋袜一双;
支元钱一千九百文,红蓝官布衣裤料各一件,计八尺;
支元钱一百二十文,红绳;
支光洋一元正,偕星仪往长路串;
支元钱二百文,手帕一条;
支元钱六百文,做布鞋一双;
支元钱六百文,衣裤缝工;
支元钱一百文,送女背来力资;
支元钱二千文,红女寄衡认启炎伙食,并酬嫂子照料费;
支元钱一千五百文,同媒人往北门买女,在馆夜饭;
共支元钱十六千三百六十文;
一五五伸光洋十元令【零】五角五分五厘;
共支洋七十五元正
以上大共支光洋八十五元五角五分五厘;
四月初十前衡地行市,光洋换钱一千五百五十算;
长沙詹彦文宝号
经理先生台照
允兴先生升,王仲勋由衡州具单(印)
詹彦文来自徽州府婺源县的岭脚村,他于清乾隆年间先是前往长沙詹有乾墨局谋生,后于嘉庆五年(1800年)前后,在长沙坡子街自行开设文裕瓷器店,专门售卖来自景德镇的瓷器,获益甚丰。及至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前后,又在坡子街创办詹彦文墨庄。现存的《詹标亭书柬》、《徽墨、徽烟规则》等抄本,皆是与该墨庄相关的珍稀文献。从中可见,在光绪十七年(1891年)至1911的二十年间,詹彦文墨庄先后在湖北汉口、广东广州、江西南昌、湖南宝庆(邵阳)、湘潭、常德等地分设墨局,连同长沙总店,共有八店、四作坊和两烟房,员工多达数百人。上述账目就是在衡州购买婢女的开支明细账目,账中的“偕星仪往长路串”,就是指派人护送红梅至长沙总店的相关开支。
另外,民国祁门张子谦《信稿留底》中,也有一封女婿写给岳丈的信函,其中提及:“前岁买有婢女,觉嫌年岁稍小,未能得力。去冬岳母到舍面训,劝婿添买年岁稍大的婢女,使助令爱之不逮。慈亲见爱若此,婿满意应可。无如江浙古称乐地,居家奢华,自不待言,俗语由俭入奢易,由奢返俭。申江女子诚有带回祁居住不惯之想,尊处敝村诸人在镇买的婢女,堪配我祁风俗,故特函邀求大人留心访察,如遇相若,年在十七八九岁,面貌清白、身体强壮、肚中敏捷的女子,乞代买之。应需身价若干,俟示,当由邮局汇奉。此为成全令爱稍能安逸,大人爱下情殷,定能准如邀求也。”从信函的内容来看,写信人之妻或因一向养尊处优,或因身体欠佳,故其岳母希望为之添买一位得力的婢女帮助女儿料理家务,而女婿内心则似乎另有算盘。
12、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徽商在湖州合伙开设牛磨店
散件一份:
立合议据人汪元妹、灶安,缘元妹与灶安之父长林,仝在湖郡下昂镇合开牛磨两副,店面东西两处。始时生理兴隆,日增月盛,至光绪十七年,长林去世,伊子灶安年幼,所有一切店事,皆藉元妹与老伙胡观成理值。迄光绪念一年,灶安之伯永林来店盘结,除各友开消,净存店本店账共计英洋一千六百余元,另有牛磨并傢伙等件不算在内。嗣后各支店本洋银数百元,且因近年以来,元妹年囗,不能至店料理,尽系胡观成与应林经手。适遭店运不遂,伙计不顺,逐年费用开支浩大,经手亦难料理。是以凂凭中人,妥订善章,所有元妹、灶安两家频年开支用度尽行结算两讫,以免日后两家误会。爰立合议,仍归胡观成老伙与应林经手。刻时灶安年少,迨后一二年再行到店,一仝习学经手。所有两家之人,并各伙亻辛资,论功作数,不得透支。当结店本现洋、现货,约共英洋五百元之数。又各友账款约洋四百元之数,另有本年结算账簿两本,各执一本,议定店本英洋五百元,每年一分起息照算,两家分收。而账洋四百元,日后收得若干,两家均派收数。牛磨并店内一切家伙、物件,每年作租洋四十元,亦系两家均分。自立合议以后,两家只取官利亻辛资,不得支多支少。如有多支,将店本扣除;倘有余利,仍存两家均派;倘有不顺亏缺,亦系两家承当,不得生端异言。恐口无凭,立此合议一样两纸,各执一纸,永远存照。
光绪卅一年四月吉日立合议据人汪元妹(押)
灶安(押)
凭中郑文科(押)
方容如(押)
胡润南(押)
汪国善(押)
汪岐伯(押)
汪国孝(押)
汪云浦(押)
依言代笔胡观成(押)
右边有“立合议据两纸”半字。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。下昂镇位于浙江湖州城南十数公里,东苕溪东岸,盛产稻谷、蚕茧和淡水鱼,是典型的江南水乡,历来亦为徽商活动的重要区域。另见有旅湖同乡会证书一份:
旅湖安徽同乡会,为填给证书事。窃照本会成立后,一切章程业经刷印分送,兹除发银质徽章外,合给证书一纸,以杜假冒而昭慎重。请执证书为据。
徽州府绩溪县会员许四元收存。
中华民国元年十一月二号给
徽章第三百八十八
湖字第四百念八号
“民国元年十一月”数字上,钤有“旅湖安徽同乡会之图记“的方形红章。此件与前引散件之年代相距仅数年,而同乡会组织的存在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州一地徽人聚居的规模。
13、徽人建屋笃信风水之一例
徽人笃信风水,早在南宋《淳熙新安志》中即有记载,其后的方志、文集资料中也屡见描述。近见歙县芳坑江氏文书中一信:
信奉父母双亲大人膝下:……据示,屋基现已兴工,开石垱,抬石头,已砌墙脚,大人又多劳神一番耳。但此屋如做与男所谈之式,天井已朝灶下之屋。男刻已阅视《八宅开门要诀》,为坐东南朝西北巽宅伏位,外面靠茶窠地边,皆不能开门,外边皆系不吉之方,须要朝后山开门。靠老屋墙下之方为生气门,老屋灶下之墙,亦不能动,亦不能开门。此两方开门皆不吉利,不能图便,须从屋外进出。但此屋须与永祥公嘀量,毛厕边靠厨房屋墙下,为出入路道,或者出几洋,尚【向?】伊相嘀,出几厘税,与我家事为妥善也。男刻将老屋之基粗约方向,祈请地理先生看之,斟酌房屋门口最为要紧,但此基如系辰、巽、巳三山,同外面皆不能门口耳。专此奉禀,顺请金安!癸丑葭月初八日,男元浈百拜。
癸丑为1913年。歙县芳坑江氏为著名的徽商家族,他们在桑梓故里建有芳溪草堂,内有三层楼的徽式老房子迄今尚存。上述一信,是晚清民初大茶商江耀华之子江元浈写给父母双亲的信函,可能即与此房之兴建有关。
芳溪草堂2009年5月31日
江家三层的徽派老房子
14、1936年歙县召租(盐)引批约
召租引批约原件一份:
立召租人鲍叔常,兹有歙县纲盐五票,引名鲍泰源,计老额五百引,凭中出租与叶嘉谋名下掣配行销,三面议定,每一周年应缴租价国币八百元正,分作四季支取,不得短少,租期订定五年为限,期内双方不得反悔。自出租之后,倘有发生换照问题,归票主承认;至于地方公益借款以及廒股,属于营业者,归租客负担。当收押租国币八百元正,期满如不欠租,押租如数发还,两无异言,恐口无凭,立此召租引批约为据。
再批:当收街口公记栈、三阳坑公济本股折两扣,每栈股本国币一百元。在租期内,无论盈亏,概归租客承认;期满之日,如栈未收歇,将原股折缴完,原主仍将收洋发还,此照。
再批:又交租客收存鲍恒泰本商烙牌一块,请准设栈。批示及照片一件,如退租之日,原物缴完,不得异言,此照。
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日立召租人鲍叔常(印)
凭中姚水汝(印)
鲍桂生(印)
代笔方伟民(押)
该件左上角贴有两张印花税票。清末民初歙县深渡乾裕号信底录稿中,有一封《代与徐柏泉》的信函,是“寄渔梁鲍泰源盐栈”[1],可见鲍泰源应是位于歙县渔梁的盐栈。此外,笔者手头另有一份光绪八年(1882年)绍所商人鲍泰源认运歙县盐100引的执照(歙字第壹百拾号)[2]。可见,鲍泰源早在光绪年间,就长期从事浙盐的经销。此时是将盐引租与他人获利。
15、旅外徽人藉由家书寻根
此前有江苏媒体报道,泰兴中年男子王魁,从小就听说自己来自安徽,家中篾箱上写有“皖歙西村”四字,两门橱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头,上面有曾祖父的笔迹:“元德恒昭懋,熙纶集大成,纯光敦玉彩,培秀秉时英,仕进临台辅,文化照国宝,孙谋如燕翼,祖武定能绳。”据说这是该家族的排行辈份。王魁曾祖父王德宽,原为徽州歙县杞梓里镇西村人,当地盛产茶叶。早在清代,王德宽之父王元水就在亲友介绍下前往泰兴,于黄桥镇东大街销售茶叶。此后,王氏世代开设“震泰和”茶业店,并定居于泰兴。1931年,王魁曾祖父王德宽给徽州老家的侄儿写有一信,其主要内容是与家族相关的债务清单。2019年,以此信为依据,王魁成功地找到了祖籍地[3]。
在传统时代,因经商外出或战乱导致的骨肉亲属分离,在徽州屡见不鲜。笔者手头现有一信,信封上写有:“内安信,拜托寄至烟村珠家保/敬呈/鲍朱氏贤姊孺人安启/自处州丽邑碧湖滴【嫡】弟朱景镗寄”。其内信纸一张,曰:
字奉鲍朱氏贤姊孺人台启:弟先父自兵乱时离乡,居住处州碧湖,迄今四十余年,未及谈起家乡之事。兹亡故有年,所念者,犹幸有一姑娘居福建省城,与弟常有信式往来,说是安徽分支。今年二月仇君回乡,达一书,托其查问,幸投堂兄步贤家内,即有覆信,始知消息,所最亲者,惟吾与你二人耳。想起一脉之亲,能不自伤?现兹弟年卅六岁,娶妻毛氏,年二十七岁,名下二女一子,设开棉纱布匹小店,聊以糊口,欲赋归与,以尽亲亲之谊,则势有所不行,只画纸上浮言,以通音问。吾姊起居可以康健否?人丁可以旺否?家景可以好否?乞修覆信,须免弟之远望耳,此致,敬请慈安!
弟朱景镗拜,七月十一灯下泐。
“朱景镗拜”数字之上,盖有方形印章。这是由浙江处州丽水县碧湖朱景镗寄往歙县烟村珠家保的信函,信中内容是向失散多年的亲姐姐倾诉思念之情。烟村是个古老的村落,濒临新安江,因其烟波浩渺,故而得名。经折《杭州上水路程歌》中有:“烟村渡口一姑东,水曲杨村断处通,几辈同舟先别去,夜来具膳同谁充。”可见此处为水上要冲。由新安江溯流而上,便可到达杨村(歙县乡音王、杨不分,即王村),为陆上交通。正因为该处系水陆枢纽,故每逢兵燹常遭波击,民众流徙四方。
16、抗战胜利后在兰溪恢复营业的运输行
徽人汪之谦有一首《新安江竹枝词》:“帆收直港指新安,高倍严陵七里滩,莫怪纡回多费力,好山好水饱供看。”该诗自注曰:“水自徽者为直港,即新安江;自衢者为横港,别曰兰江。”这是说由衢州、金华二府而来,于严州府汇入新安江的为横港,横港别号兰江。对此,明末徽州出版商西陵憺漪子(汪淇)所编的《天下路程图引》卷1,有一条“徽州府由金华至温州路”,其中的一段路线是由歙县渔梁搭船,由新安江东下严州府,转搭横港船,经兰溪县至金华府。因水路之便捷,在传统时代,兰溪、金华各地曾活跃着大批的徽商,与皖南的货物来往亦始终川流不息。
今见启示一则:
敬启者,鄙人李亨有、李亨宝,专运徽、杭一带客货,素来保守信用为主,历有数十余年,后经敌寇侵入兰溪,避居在永,至去年同盟胜利,恢复兰城,鄙人回兰复业,尚蒙顾客不忘旧交之情,亦常常各货委托,故此声明,鄙人在兰,所聘船筏为业,望旧交顾客,凡委托运输事件,鄙人船户熟识,信用可负完全责任,对于手续任务周到,如蒙惠顾,极诚欢迎,恐未周知,特此声明。
声明人李亨有、李亨宝
客货委托接洽处,永和运输行便是。
运输行即新安江——钱塘江流域常见的转运过塘行,其中提及“所聘船筏为业”,故亦可称为船行。可见,永和运输行当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抗战胜利后,该运输行急于与老主顾联系,以便恢复生意。
17、1942年歙县境内的食盐流通
1942年渔梁趸售护运发票上部自右至左,有“歙县/渔梁食盐公卖处/趸售护运发票”字样,其下竖排:
发售/许村乡丰会保食盐二百十七斤△两整/每市担价三百四十五元三角,计国币七百四十九元三角/中华民国卅一年五月六日,歙县渔梁食盐公卖处。
左有“盐护字第……号”的半字,上部则贴带有蒋介石头像、面值2分的“民国政府印花税票”三张。同时找到的,还有1942年1月《歙县岩寺区丰山乡公所购盐证明书》:
案据丰会保办公处,呈以该保第十二甲第号郑万泰/豆府店,每日需用食盐,均系供给过往旅客饭食及营业制货需要,请予登记及发给购盐证,以凭购买,等情前来,经查属实,并函请歙县盐业公会准予核饬给盐,并留根备查外,合亟发给本证,由该店持证,备价购用,此证。
右给本乡丰会保郑万泰豆付【腐】店收执。
中国民国三十一年一月
乡长汪定尔。
此件为“许盐字第号”,其上未填号数,但右边有“盐字第一六二号“的半字。
另一份为1942年3月《歙县岩寺区丰山乡公所购盐证明书》:
案据本乡丰会保办公处,呈以该保第十甲邵春松商号豆腐/店,每月需用盐十五斤,请予证明,等情,前来,经核属实,除函咨/歙县食盐同业公会核饬给购外,特予证,希按照附表按月照售,此证。
右给本乡丰会保邵春松店收执
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日
乡长许承懋
所署日期处盖有“歙县第二区丰山乡公所图记”,另右边证明书处,亦斜盖有一半印。
前述两份,印制颇为粗糙,与第一份一起,反映了1930年代初由歙县渔梁运往西乡、北乡的食盐流通状况。
18、1947年《安徽绩溪旅汉同乡会旅行证明书》
《安徽绩溪旅汉同乡会旅行证明书》为绩字第00143号:
兹有本会同乡周锡麟,年四六岁,职业馆,现住民权路44号,今因绩溪大石门,务祈沿途军、宪、警机关查验放行,幸勿留难阻止,以利通行。该商民亦不得夹带违禁物品,致干查究。此证,右给同乡周锡麟收执。
主席 曹健之。
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。
该件为制式的印刷品,只有其上的姓名、职业和住址等为毛笔填写,主席之名则钤有姓名章,另盖有“安徽绩溪旅汉同乡会”之图记。“职业”部分填作“馆”字,这说明周锡麟是在汉口的徽馆业(徽菜馆或徽面馆)从业。而“今因绩溪大石门”中的“绩溪大石门”亦系手填,是指其人原籍的村落所在。此处位于绩溪中部,东南距县城40多里,因村南水口两侧有狮、象二山,巨石高耸,对峙如门,故称大石门。
清代以来,汉口也是徽商聚居的繁华都市,当地有新安会馆,亦有不少徽人开设的徽菜馆和徽面馆。绩溪素称“徽厨之乡”,特别是县境中部的伏岭乡,在清代中期以后,乡人外出经营徽馆业蔚然成风。而大石门即毗邻伏岭乡,上述的“旅行证明书”,显然是绩溪人在汉口从事徽馆业的一个例证。
19、1949-2019年婺源的“寄名帖”
近读一信,时间大概是民国时期,是一位叫“渭清”的人寄给父母双亲的信函,其中提到:“汪盛妹寄名汪公老爷,取名汪盛,甚好!”这是徽州特别是婺源长久相沿的一种习俗。
寄名需要写“寄名帖”,这样的资料屡见不鲜。例如,有一份“寄名帖”写道:
婺源县游汀乡杭奚里港头戴村社信士弟子△△室人△氏,幸产次男,于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时辰,取乳名△△,诚恐星辰欠顺,童限有乖,是以自愿投寄于青龙殿周宣灵王之△座前,取名△△。自寄之后,祈保易养易育,麻豆稀疏,成人变豹,福如东海。
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斋戒盥手敬书。
“寄名帖”有时亦写作“寄岁书”:
江南徽洲【州】府婺源县思口镇西源茅山店村信士弟子俞囗囗,今将吾儿寄于晏公大神座下,取名为俞晏囗,望大神保佑:
易长易大,成人变豹,麻豆稀疏,百世荣昌,子大有才,事事顺康。
公元二O一九年六月初十吉时。
该份“寄岁书”书写于红纸之上。因其年代较近,故以上涉及人名者,皆以“囗囗”代替。另一份寄名帖是贴在樟树上的:
樟树爷爷
我系婺源县公民,现住紫阳镇平安小区囗囗囗囗囗囗囗,次子余囗囗,过继老爷膝下为嗣,更名余樟囗,祈求老爷保佑囗儿麻痘稀疏,身体安康,日后学习上进,逢年过节,我将如数香纸前来殿下谢拜!
信士弟子余囗囗携妻于二O一九年农历九月初七日。
上述的姓名、住址,亦以“囗囗”代替。
寄名时应改名,而新改之名,多与所寄神明相同。如寄名晏公大神的,名中必有一“晏”字;而寄名樟树爷爷者,则名中必有一“樟”字。
2011年6月3日,笔者赴江西婺源县寨山村考察,曾在当地水口处王大真仙庙中,看到一份“承寄书”:
宅山村信徒程囗囗,将女儿承寄于王大真神,取名程囗囗,求王大真仙保佑程囗囗无惊无吓,无痛无病,成人长大,长命百岁,农历二OO七年六月初六日承寄。
“宅山”也就是寨山。此一“承寄书”亦即寄名帖,虽然是竖行,但却是从左到右书写。王大真仙据说是保青苗的神仙,但在婺源亦成为寄名的对象。
婺源寨山的王大真仙庙及庙中的寄名帖
20、《双鲤庵尺牍》
十数年前在婺源县图书馆,获读抄本《双鲤庵尺牍》一册,原文抄录于五行朱丝栏便笺上。书名典出乐府诗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,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后世遂以“双鲤”代指远方来信。
《双鲤庵尺牍》的内容包括贺友新开店启、贺往来店新年启、复贺往来店新年启、贺店东家启、答店东启、贺店家执事友启、答执事友启、贺管账友启、答管账友启、贺书启友启、答书启友启、贺管银房友启、答管银房友启、贺管钱房友启、答管钱房友启、贺掌柜友启、答掌柜友启、贺管秤友启、答管秤友启、贺管货友启、答管货友启、贺杂职伙友启、答杂职伙友启、贺伙友并缺启、慰友失业启、贺友得业启、贺学徒满师启、慰店家倒帐启、慰店家被盗贼启和慰店家被火灾启。这些,都是传统时代徽商尺牍往还的活套。如《贺友新开店启》曰:
久违麈教,常切蚁忱,承惠我以兰芬,实钦君之树立,敬稔仁兄大人祥开马剑,笑试牛刀。骏业初成,灯彩耀陆离之色;鸿才大展,货财扬四震之名。公平结万里之缘,童叟只一言为定。兴隆逖听,欢跃奚如!弟对客无才,行商有愧。贻虚名于蜗角,沐雨栉风;搏微利之蝇头,披星戴月。尚乞南车之引,俾舒东壁之愁。爰肃芜函,敬歌梅喜,诸惟荃照,不庄。
又如《贺学徒满师启》:
流光弹指,瞬已三年,学业钻心,胸通万法,因耐劳于往日,故获俸于今时。恭维OO仁兄大人骏誉风高,鸿才日富。喜丁年之作客,善得金银;拜子贡以为师,亲承衣钵。听钲入市,握算登场。遥企升阶,欢腾斗室。弟性同笨伯,操练徒劳,志切经商,殷勤莫及。仰瞻彼岸,看良朋拾级以登;愿倚他山,快好友层楼而上。爰修寸柬,敬请升安,并颂潭福,诸维澄照,不庄。
上述这些尺牍,文字颇为文雅,恐怕并非一般的行商坐贾所能理解,故而其流行范围、普及程度,远不及《见心集》(亦称《增补书柬活套》)那样的书信活套。
注释:
[1]王振忠主编:《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》第24册,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8年版,页433。
[2]书影见拙著《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——新发现的16—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》,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2年版,页633,附图20《纳盐执照》。
[3]《我是谁,从哪里来?泰兴男子凭曾祖父家书找到祖籍》,“泰有趣”网,2019年8月23日。
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,安徽大学讲席教授。黄山市委市政府聘请的首批社科专家顾问,黄山市“徽学研究人才培养10303计划”项目指导老师。
主办单位: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本文图片:由作者提供
封面图片:由张建平提供
编辑:吴艳琼
审稿:倪姝娜